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482

主题

10

听众

1万

积分

服务人员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02:13:27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羡林老先生说,人才是大师创造的氛围里熏陶出来的”。季老先生这句话,对于身处非一线学校的学子们来说,更有价值的部分,当在于多与师长交流、论道,从身边的优秀的人处得到熏陶,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接触到全国的顶尖级大师。所谓“大师”,不一定非要是天天登报纸、上线新闻电视,出席各个论坛座谈会的著名的大师,身边比自己年长有阅历,在某一行业有积累,对某一事、物有独到见解的人,都是值得与之交流学习的“大师”。

        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简言之,大学之所以称之为大学,理应有大师啊。

        季羡林先生说得好:“一所大学,人才不是在课堂里教出来的,而是在大师所创造的氛围里熏陶出来的,……”“氛围”、“熏陶”很重要。

        假如在石大校园的西北角有两间茅草屋,那里不通自来水、不通电、也不通煤气,但那里住着两个人——牛顿、爱因斯坦,屋前挂个小木牌,上书“石油大学小小物理研究所”。我坚信,世界各地的物理人才会朝圣般的争先恐后地奔来,争分夺秒地向他们请教,争做他们的学生。石大物理系也一定会因此而蜚声世界。大学里要有大师。
        大家是一块学贯中西、博通古今的“合金”,单一的专业学习只能培养匠人。
        大师买不来,投资一千亿能买来一个鲁迅吗?
        大学生应该崇拜名师、大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听大家的、看大家的、琢磨大家的,这是求学的正路。
        要千方百计地去接近名师、大师,通过各种途径站在巨人的肩上。
   “老马识途”。名师、大师就是识图的老马,他们能为后学指明做人、求学之路。
         有名师、大师指路,大学生的自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清华、北大等名校有一个极其明智的做法,就是安排一流的教授给大一学生授基础课。目的十分明确——从入学开始就要把学生带入正路。
        我们可能达不到大家的水平,但决不可不向大家学习。不然的话,毕业时得到的只有几个分数、一个“本本”。你那个本本早晚有一天会没用的,因为它含金量太低。
        发现出类拔萃的老师,要紧紧盯住他,多请教,多联系。而现在的学生往往是下课老师走得快,你比老师走得还快,这是犯傻啊。
        做毕业论文、考研,当然应该选名师,“名师出高徒”啊。站在武松的肩上与站在武大郎的肩上,见识能一样吗?
        陈省身先生叮嘱丘成桐:“做学问一定要跟有学问的人在一起。”道理很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李政道先生看来,即使在科研条件如此优越的今天,要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仍需要导师一对一地带徒弟。
   杨振宁先生主张,学一个东西不止是要学到一些知识,学到一些技术上面的特别方法,而是更要对它的意义有一些了解,有一些欣赏,能够发展成一个taste。这恰恰是习惯于应试教育的中国学生所亟需培养的。
        针对大学生的现状,我急切地呼吁“一息尚存,育我所好”!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如果一无所好,将何以安身立命?又怎能有价值、有尊严地生活?
   高校扩招稀释了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师资力量,能够达到学生期望值的教师越来越少。医生讲究临床经验,教师更需“临教经验”,年轻教师给大家上课的越多,越需要你们格外加倍努力。
        同样上大学,即使学同一专业,也会因学校师资有别而所得迥然不同。“将无能兵受苦”,教师无能会使整班学生受苦,甚至无所作为。
        社会功利浮躁,学校功利浮躁,教师功利浮躁,学生如何能不功利浮躁?中国啊,你多么需要多几颗平静的读书求学之心!
        最可怕的是教育界的假,教育界的假叫人无法容忍,它贻害无穷、祸国殃民。
        一九五八年,全国上下大炼钢铁,如今,太多的大学“大炼学生”。数量大增,质量大降!
        官员读在职研究生,有多少人是在带头败坏社会风气?我亲眼目睹的所谓“单考生”,实为特权生、腐败生,混子生,一坏党风,二坏校风,三坏世风。“单考生”是在靠手中的权力“强奸”高校,践踏公平。
        在教育模式越来越商业化的今天,教师的敬业精神今非昔比,长此以往,校将不校、国将不国。
        世界上有两种职业特别需要讲良心,第一是老师,第二才是医生。医生的不负责任或无能往往只害一个或几个人,而老师的不负责任或无能却会害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啊!
        个性只能靠个性来培养,泯然众人的教师,岂能培养出独具个性的学生。
        人有我有,人无我也无,无差别的大学生如何与众不同、出类拔萃,又如何创新?
        每个学生都需确立个性化的求学、成才理念。
        学生不是木桶,不能一味地补那块短板,要因人而异,因专业而异。当年钱锺书、吴晗先生分别以数学十五分、零分(吴考北大的成绩)的成绩考入清华,从此便不在数学上费时劳神。
        仅为谋生而学习的学生,永远只能是“小学生”;仅为谋生而从教的老师,永远只能是不入流的教师。
        教师只重分数,学生能仰望星空吗?教师跪着思考,学生能站立起来嘛!
        教书是个能积大德的活儿。
        教学要有后劲,不为学生未来着想的教师不是好教师。
        蒙哥马利说:“在战争中,士气是第一位重要的。”丁晓兵说:“带兵就是要带士气。”带学生何尝不是如此。
        引领学生营造精神世界,远比传授专业知识重要得多。
        一家出个大学生不容易,假若老师能引导一个学生和谐发展,就可以带动一个家庭的和谐发展,当更多的家庭和谐发展了,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就有希望。
        每当下课有学生围着我问问题的时候,我感到自己特别有存在价值,没有白活啊!可惜这样的时候并不多。
        假若一个学生四年里为保证完成学习任务的花费是四万元,把这四万元平摊到你四年要修满的学分里,折算结果是:理工类学生每听一节课大约花十三块一毛六,文管类学生约花十三块八毛九。你认真听课也好,打瞌睡、玩手机、谈情说爱也罢,一节课下来,你都得把父母挣十三块多钱要流的汗水,一滴一滴地滴在教室的地上。记住,投入要有产出。不要让父母的汗白流!
        你们是十三亿多中国人中每年只出不到万分之三点五中的一员(指进入重点大学者),对你们来说,不应定位在大众化教育层面,必须是精英教育!中国缺的是精英分子啊!
         精英教育像雕琢美玉,大众化教育如载种土豆。
        市场经济讲投入产出,你是以一本成绩入校的,如果四年所学甚少,那不是亏本了吗?你亏、父母亏、国家亏。
        面对那些照本宣科(所谓“金山读霸”)或言之无物的烂课,一个好的大学生要敢于逃课。节省时间去蹭有含金量的课,或专心自学。
        假若你听我一节课只能得到一斤破铁,而听别人一节课能得到一两黄金,你何必要坐在我的课堂上“遵守纪律”。
        如果你真想听的讲座跟我的课在时间上冲突,打个招呼就行。
        许多同学只知道听自己的专业课,跨专业听课者极少,太多人只看重那几个学分,多么功利、短视阿!
        一位大学老师的课,理应做到使学生感到“听然后知不足”。
        公选课上也有一些精彩的东西,这要看老师。
        有的学生听课很悠闲,自我感觉良好,这种神态并不代表你真有水平。
        听课绝不仅仅是为了最后的复习考试呀!
        范文澜先生主张“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现在为什么出不来大学问家?为什么会有钱学森之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太多的教师、学生坐不住冷板凳。
        人格低下、物欲横流、金钱至上、恋权好色、贪图享乐、追慕虚荣、紧跟时尚、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人心浮躁等等,这是求学成才的克星、天敌。
        一个人怎样认识问题很重要。孔子觉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爱因斯坦认为“不要把学习当成一项任务,而是一次令人羡慕的机会。”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人的追求不同,境界有别,判断苦乐的标准也就不同。
        老师上的每一堂课就好比给你提供两块砖,搭建了一个思考的平台,你能否在两块砖上进一步思考,加上第三块砖?想提高听课效率,须要这样做。“学而不思则罔”!
        真正的读书人一生都须牢记孔子的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思考、再学习、再思考…… 坚持践行这一循环递进的过程,定使人受益终生。
        做人做事要有主心骨。大学四年只是被动地听了四年课,那是傻瓜行为。
         大学之大在“有容”——“有容乃大”;“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大学生之大,在能容。若只容教材、容作业、容考试,必成瘪三。
        学科前沿的东西,大一大二不知道情有可原,大三再不知道就丢人了,也不配称大学生。
        不要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抱太大的希望,人生最宝贵的是这四年。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本科四年学不好,凭什么做研究生?
        “学然后知不足”,关键在于深入地学进去。
        许多东西你不知道,并不说明它“没有用”,而是你积累太少,眼力太差。
        轻易地断言某门课“没用”,往往是要吃亏后悔的。
        你平时储备得太少,所以上课我“点不着”你。
        学理工的人不要只待在公式里,待在实验室里,那样不见得有出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许多学生只认专业,不认其他,这样建立的知识结构只能是“竹竿型”,弱不禁风。
        理想的知识结构当如“金字塔型”。胡适先生早就倡导“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中医大家邓铁涛先生说“知识面既要有深度,也应有广度。积累知识好比建金字塔,底宽顶尖,乃能巍然屹立。”
        追求学问贵在专精,但为了精益求精,专得更理想,就须要博。“专”如红花,“博”如根干绿叶。
        你们要把学的计算机之长与专业之长结合起来,学会“两条腿”走路。
        王选先生说得好,“大学生要先满脑袋,再满口袋。”如果不是家庭经济条件所迫,我力主学生少打工,多读书。
        《文心雕龙》中有言:“积学以储宝。”大学四年好好学习,就是在积累财富。
        黎澍先生曾训斥何新,“你狂什么狂,你有狂的资本吗?你读过二十五史吗?你读过十三经吗?”讲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你们,文科生也好,理科生也罢,你可以狂,但要有狂的资本。
        “教是为了不教”,总有一天你要离开老师,独当一面。
        我欣赏陈从周先生的授课风格——“在谈天说地、道古论今中传道。”
        讲课对我来说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可惜讲课往往是一件有遗憾的事情。
        我主张“课必载道”,如果我的课对学生做人或做事没帮助,宁肯不讲。
        我追求撼动心灵的教育、“落地的教育”(理论必与实际结合)、有后劲的教育。“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我力主负责任的老师,应该经常“敲打”你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当你们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能够理直气壮地告诉人家:我是石油大学敲出来的一块“好钢”!


向左走          向右走
向左走          向右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0 淘帖0 收藏0 转发到微博
【如果父母老了……】不要责难他们大小便失禁弄脏衣裤,他们也曾因此为你擦屎端尿;不要怪他们弯腰驼背脚步迟缓,他们也曾扶着你直起腰杆,蹒跚学步;不要嫌弃他们把饭菜与口水流在衣服上,他们也因此为你喂过饭;不要烦他们言语唠叨含混不清,因为你曾经的牙牙学语,叽叽喳喳,他们却当动听的歌来听~~
返回 发新帖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扫描关注南阳生活微信号

微信扫描关注收割机公众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合作 | 争议投诉 | 手机版
强劲动力 Discuz! X5.0 Beta | Copyright © 2008-2098 DNY8.COM ( 京ICP备11039582号-5 )
大南阳社区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