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成长经历
四五十万年前:
“南召猿人”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约在五六千年前,这里就出现了村落和房屋,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
夏商王朝时期: 南阳是夏商王朝经营南方和南方诸国北进中原的捷径,尧曾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舜帝其子曾封于南阳。
西周: 南阳属荆州,因在周的南部,被周人称为“周土”。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初设置南阳郡。
春秋战国时期: 南阳已成为全国八大都会之一,已开始使用铁器,有了冶铁、蚕丝等手工业和商业,特别是铸铜业发展迅速,工艺水平较高。
西汉和东汉: 西汉时,南阳归荆州部,辖36县,南阳被称为“帝乡”,定宛城为陪都,又称南都。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时,南阳为魏国所有,隶属荆州。晋,南阳曾为南阳国,辖十四县,都宛。东晋,南北朝仍为南阳郡。
隋朝: (607年)先将郡改州,后又将州改郡,今南阳市辖南阳郡、淯阳郡、淅阳郡、淮安郡,义阳郡的淮源县、舂陵郡的湖阳县等都在今南阳市内。
唐朝起: 南阳设邓、唐二州。
宋朝: 南阳归京西南路管辖,设唐、邓二州,州下设县,邓州辖穰、南阳、内乡、淅川、顺阳五县。唐州辖有泌阳、湖阳、桐柏、方城等县。
元朝: 将原南阳郡改为南阳府。
明朝初年: 南阳是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柽的封地,永乐年间在南阳城内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唐王府,成化年间又建造9座郡王府。
清朝康熙年间: 南阳成了豫西南的经济中心。光绪十年,镇平开始生产丝绸,并远销欧洲及东南亚各国。
民国时期: 河南设十一个行政区,南阳为第六行政区。
1948年11月4日: 南阳全境解放,国民党统治结束。
1949年: 南阳行政公署划走叶县、舞阳。
1966年:
南阳行政公署仍辖十三县市,但划走泌阳县,析出社旗县,这十三个县市分别为南阳市、南阳县、南召县、方城县、唐河县、新野县、桐柏县、邓县、淅川县、内乡县、西峡县、镇平县、社旗县。
1994年7月: 国务院批准撤销南阳地区,设立地级南阳市,实行市带县的领导体制,南阳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