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布2014年小升初政策,存在10年之久的共建生取消。同时,小学实行免试就近入学。非北京户籍适龄儿童入学,须持有“五证”。这五证包括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本人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在京暂住证、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等相关材料。
就近入学拆解: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指出,凡满6周岁的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免试就近入学。
完成小学教育后,区县教委将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进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单校划片学校采用对口直升方式招生,即一所初中对口接收片区内所有小学毕业生入学。多校划片学校,先征求入学志愿,对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初中,学生直接入学;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初中,以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学生。随机派位由区县教委统一组织,邀请相关单位和家长代表参与。
北京市将使用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将每一个学生入学途径和方式全程记录,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权限进行查询和监控。各区县要公布学校的服务片区,教育部门将根据这两个服务系统建立新生学籍。
非北京户籍适龄儿童入学,须持有“五证”。包括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本人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在京暂住证、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等相关材料。
除北京市教委批准可以招收特长生的学校原则上向本区县招收特长生之外,其他学校一律不得以特长生的名义招收学生。招生学校要向社会公布特长生招生计划。
今年起,入学实行计划管理。各区县将加强入学需求前瞻预测,按照学龄人口数量、小学毕业生数量和中小学校办学规模等制定小学、初中招生计划并报市教委备案。各校不得擅自调整。(记者丁静)
教育深一°
什么是共建?
“共建”是具有北京特色的“小升初”政策。国家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与名校通过“合作共建”,满足本部门职工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实际操作中,共建单位有时利用公共资源给名校额外支持,有的是职工自付费用,以“共建”名义统一交给学校。
北京小升初“四阶段”
1993年至1997年
北京市首次提出改进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办法,取消区县统一组织的小学毕业考试。
自此,“小升初”的演绎可粗略归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3年至1997年,这一阶段最大特点是取消统一的小学毕业考试,强调各种竞赛成绩与升学脱钩,最终实现免试就近入学的目标。同时,放开择校的口子,但严格控制择校的比例。
1998年至2002年
1998年的北京“小升初”政策中第一次出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得招收择校生”的规定。但此时,民办学校以及民办公助学校的招生入学方式开始挑战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出现了公办初中招收“择校生”、高额收取“择校费”、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合作招生等现象。
2003年至2007年
北京“小升初”政策变化进入螺旋式循环阶段。2003年,北京市“小升初”政策首次提出坚持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方向,进一步缩小区域和校际差距。在随后的几年中,“小升初”逐渐形成包括划片就近入学、回户口所在地入学、进入寄宿校(班)、特色实验学校(班)入学、进入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和民办学校、特长生入学、特殊教育入学、企事业子弟学校入学、共建生入学以及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等十余种方式。其中,特长生的比例逐年提高。
2008年至今
市教委将制定“小升初”政策的权力下放到各区县,因此各区县的政策各不相同。到去年,小升初入学方式基本为免试就近入学、对口直升、特长生、推优等。
欢迎光临 大南阳网 (http://up.03776.cn/) | 强劲动力 Discuz! X5.0 Be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