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不小了,该结婚了”、“快毕业了,考研还是工作啊”、“瞧瞧你王叔的儿子,今年考上了公务员,再看看你”……春节假期,与亲戚朋友欢聚一堂,本是件快乐的事,但不少年轻人却被长辈这些“关心的拷问”弄得心力交瘁。
近日,微博上一项“过年回家,最怕被追问哪些话”的投票吸引了5000多位网友参加,“找没找对象”和“工资有多少”以64%和62.5%的投票率位列前两名。“想起去年的经历,今年都不敢回家了”,28岁的小刘无奈地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从我上大学开始,每年回家耳根子就再没清净过。上学时,爸妈逼我考研;临毕业时,开始催工作;上了班又催结婚,估计结完婚就该催生孩子了。尤其爸妈一张嘴就是谁家孩子找了好工作、娶了漂亮媳妇、生了大胖小子,好像这辈子我都别想比过‘别人家的孩子’了。”职场女强人小李的爸妈倒是开通,可她那群亲戚让人恼火,“每次给长辈拜年,这些几年没见的七大姑八大姨们就开始喋喋不休地问这问那,感觉比我妈还着急!每次问到男朋友时,他们还一脸欲言又止的样子,听得我耳朵都长茧子了。”
最近,网上还有一张《亲戚聚会发言大纲》迅速走红,不仅列出了一系列应对长辈的“套话”,甚至有网友准备了一些问题来反击亲戚:您给孩子准备婚房了吗,您的血压血脂还正常吗……颇有针锋相对的意味。对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教授黄峥认为,过年聚会不是面试,靠“大纲”来帮忙,满嘴都是应付话,是对亲情的亵渎,很不礼貌。但这些追问的话,也折射出不少社会现实。首先,尽管亲戚的问话是出于善意的唠叨,是中国特有的“人情味”,但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些问题涉及隐私,在团聚时被问到,就像把自己的隐私铺开给别人看,很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反感,产生焦虑。其次,小城镇的价值评价体系单一,工作好不好、工资高不高、有没有结婚等更被看重,但对于工作、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他们的评价体系趋向多元化,价值观的差异更容易引起心理冲突。再次,在外打拼的人成为家乡人了解外界的一个窗口,亲戚们通过不断追问这种形式来进行信息交流。只是,大多数人是出于好奇来发问,没有顾及对方的心情,这让被问者感受不到亲情的关爱,自然也不会真心回答。最后,由于久居家乡的父母可能经常被亲友询问孩子的情况,并且,相对封闭的小城镇一般攀比心理盛行,因此,父母会无意识地用“比较性”提问转嫁压力,却让年轻人反感。
黄峥建议,在外打拼的游子,过年回家与亲戚朋友叙叙家常,是难得的整理疲惫内心、修复职场心理创伤的机会,因此,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长辈们的关心多一些理解和包容,毕竟他们的初衷是希望晚辈们能过得好,少走弯路。其实,能否“应付”这些问题,取决于自己对现状的满意度。只要接纳自己现在的生活,就能从容地回答,并给亲友一种“我觉得这样很好”的感觉,对方也会接受和认可。如果对现状不满意,那就坦然承认,“我还会继续努力,让自己过得更好”。年轻人还可以主动向父母、亲友讲讲自己所在的城市,分享职场和生活中的故事。当亲友们对你全面了解时,就不会从单一的角度去评价和判断,压力自然也就减轻了。巧妙地转移话题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可以告诉亲友,你对他们的关心深表感谢,但自己可以处理好这些问题;也可以聊些轻松的话题,比如“这个菜很好吃”、“你的衣服很漂亮”等赞美的话,都可以派上用场。
欢迎光临 大南阳网 (http://up.03776.cn/) | 强劲动力 Discuz! X5.0 Beta |